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上周末,摩尔线程没有任何悬念地通过了IPO审核,并于9月26日当晚提交注册申请,距离科创板上市仅一步之遥。此前,摩尔线程的IPO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获得受理,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而从受理到过会,仅耗时88天。
摩尔线程这家公司很有意思,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在GPU引领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这个“英伟达光环”非常惹眼。当然,其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闪电”上市,还包含其他比较有意思的信息。
首先,是国产GPU市场的需求确实很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国产GPU巨头登上舞台展现自己的实力,也需要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亮相,以取得实体产业与资本投融资的双赢。摩尔线程是国内GPU领域第一梯队的企业,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公司率先实现了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资料显示,摩尔线程2024年在国内数据中心国产GPU的市场份额占比达22%,消费级GPU市场更是覆盖了70%市场份额,占据着主导地位。
即便如此,其所代表的国产GPU阵营的市占率仍然很低。英伟达2024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100亿美元,占比达到70%—80%,国产的华为升腾、百度昆仑芯、天数智芯、寒武纪、沐曦集成、燧原科技、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砺算科技等加到一起,才只占据3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这个阵营里,目前只有寒武纪和景嘉微是上市公司。GPU芯片本身就是一个必须双向推进科技属性和资本属性的领域,因为只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才能不断迭代技术研发,才能在市场上有生存能力。
其次,是让市场重新给GPU芯片企业估值。在摩尔线程之前,寒武纪几次冲击A股股价冠军宝座,一年时间股价上涨了十倍。即便按机构最新的业绩预测,寒武纪目前的动态估值已经达到300倍左右。在寒武纪大涨的示范效应下,另一家上市的GPU企业景嘉微,虽然业绩一直亏损,但也能将股价维持在80元左右,市值超过400亿元。要知道,景嘉微年营收不到5亿元,市销率达到了80倍。虽然国产GPU市场的美好前景已成共识,而且资本对一众国产GPU企业也青睐有加,但如果一定要从估值的角度分析,国产GPU企业的估值确实有点高了。
因此,让更多的摩尔线程这类的公司上市,让那些看好国产GPU芯片的资金有所分流,以降低单只个股的过高估值,这其实也是摩尔线程可以快速上市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摩尔线程2024年营收为4.38亿元,净亏损达到14.92亿元;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已经超过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且亏损额收窄趋势也很明显。那么,市场在其上市后怎么估值,是备受机构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必将对整个科技板块的估值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摩尔线程未上市前的估值约为310亿元,市场预计其上市后市值有望站上1000亿元,市销率差不多为66倍。这个市销率对比业绩下降的景嘉微来说,还不算高。如果按景嘉微的市销率计算,摩尔线程的市值有望超过1200亿元。不过按目前的市场热度看,摩尔线程作为近几年来“闪电”过会上市的GPU企业,叠加“中国版英伟达”的光环,市值超过1500亿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估值肯定不低,但对于那些不敢去抢寒武纪的资金来说,这个市值还算合理。因此,分流部分资金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但不管怎样,摩尔线程的上市,注定是今年A股市场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