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分从哪来?有没有经过专业研究?”对越来越多注重护肤细节的人来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成了选购标准,而这份“安心感”,往往源于品牌背后的科研支撑。在国货美妆加速向科学护肤迈进的当下,以高山植物研发为特色的DR PLANT 植物医生启动IPO,让不少人好奇,这份扎根科研的品牌初心,会如何在资本市场开启新旅程。
要读懂植物医生的IPO底气,不妨先看它的经营“基本面”。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始终稳定在21亿元区间,分别为211,719.18万元、215,108.84万元和215,571.71万元,展现出极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从15,803.93万元稳步增长至24,300.0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00%。这份“稳中有升”的成绩,藏着品牌对研发的长期坚守,在美妆行业,只有靠科研把成分功效做透,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
为了让每款产品都有“科研背书”,植物医生搭建了独特的“一个中心,五大基地”研发体系,把科研力量延伸到护肤的全链条。“一个中心”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公司联合设立的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产品基础研究和新品研发;“五大基地”包括昆明植物护肤研发实验室、北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广州顺德植物护肤配方及临床研究基地、日本东京汉方护肤科学研究中心和植物医生—江南大学中国化妆品原料成分研发基地,主要负责活性原料、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品质保证等研发。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已累计获得212项专利,其中59项为发明专利,这些“实打实”的成果,正是研发实力的最好证明。
并且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377.39万元、7,587.63万元和6,633.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在美妆行业,这样的投入力度,足以体现品牌对“科研造品”的重视程度。
对于高山植物护肤这一仍在成长的细分领域而言,植物医生的IPO更像一次“价值验证”。用稳定的营收、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权威认证,证明了细分赛道并非“小众市场”,而是具备支撑品牌走向资本化的广阔空间。
未来若成功上市,植物医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资源,不仅能进一步强化自身在高山植物研发、渠道拓展上的优势,更能为赛道内其他国货品牌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模板,无需追逐全品类扩张,只需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同样能在美妆市场与资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份基于“专注”与“专业”的成长路径,正是植物医生留给行业最有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