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季节交替,不少人都会陷入“护肤焦虑”。刚入秋就觉得皮肤干燥紧绷,换了好几款面霜都不见效;春天敏感受损,想找温和又有修复力的产品却挑花了眼。其实,真正能应对这些“皮肤小脾气”的护肤品,从来不是靠营销噱头,而是靠背后扎实的科研投入。在国货美妆越来越重视“科学解决肌肤问题”的当下,以高山植物研发为特色的植物医生启动IPO,用科研回应护肤需求,在资本市场开启新篇章。
据植物医生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始终稳定在21亿元区间,分别为211,719.18万元、215,108.84万元和215,571.7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更从15,803.93万元逐步增长到24,300.0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00%。这份“稳中有升”的表现,藏着品牌对研发的长期投入,在美妆行业,只有靠科研精准匹配肌肤需求,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
为了做出能应对不同肌肤问题的产品,植物医生搭建了“一个中心,五大基地”的研发体系,把科研的“触角”伸到了护肤的每个关键环节。植物医生的核心科研力量来自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成立的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这里专门研究高山植物的护肤潜力,比如高海拔植物里哪些成分能更好地舒缓敏感、锁住水分。“五大基地”包括昆明植物护肤研发实验室、北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广州顺德植物护肤配方及临床研究基地、日本东京汉方护肤科学研究中心和植物医生—江南大学中国化妆品原料成分研发基地,主要负责活性原料、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品质保证等研发。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已累计获得212项专利,其中59项是发明专利,这些“硬核”成果,正是研发实力的最佳证明。
在研发这件事上,植物医生采取“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的双轮驱动路线。无论是联合科研机构破解高山植物的护肤密码,还是自主团队优化生产工艺让产品更温和,核心都是为了精准解决消费者的肌肤困扰。从数据就能看出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377.39万元、7,587.63万元和6,633.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在美妆行业,这样的投入力度,足以体现品牌对“用科研做好产品”的重视。
如今植物医生启动IPO,对品牌来说,更像是给研发之路“添了新动力”。若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或许能投入更多资源探索未被发现的高山植物活性成分,或是针对季节敏感、熬夜肌等细分需求打造更精准的解决方案;也能让更多人看到,国货美妆早靠科研实力在全球护肤市场站稳脚跟。